姜子牙因未能得到商纣王的重用,心中积怨,选择隐退至渭河之畔,日以钓竿垂钓,似乎忘却了世间的纷扰。与此同时,西伯侯姬昌遭到商纣王长达七年的囚禁,自己唯一的太子伯邑考也被残忍剁成肉酱,生死未卜。归来后的姬昌,心中充满了复仇的火焰,立即开始筹划自己的复国大计,招兵买马、聚草存粮,誓言要为亲子复仇,灭掉商朝这个邪恶的政权。
姬昌早已耳闻有一位智谋超群的隐士,竟在自己封地附近垂钓,这个智者的名声在外,许多人称他为殷商一时的奇才。姬昌早在心中打定主意,若有机会,必定把姜子牙拉入自己阵营,辅佐自己一统天下。而姜子牙虽然愿意投身姬昌,但心中依然有着独立的雄心,他并不急于就此为他效力,而是打算在合适的时机,抬高自己的身价,让姬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。
为了加速自己的计划,姜子牙动用了周围的樵夫、渔夫和猎人,借此在西岐城里制造声势,其中有一位名叫武吉的樵夫,曾因杀人罪被姬昌亲自画地为牢囚禁。然而,这位武吉为了逃避严刑逼迫,潜逃到姜子牙身边寻求庇护。姜子牙深谙天命与阴阳之道,他巧妙运用手段,暗中干扰姬昌的卜算,导致姬昌算出武吉因惧罪自杀了。姬昌虽疑惑重重,但当他亲自出外查访民情时,居然发现武吉竟然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,他意识到姜子牙心机已定,显然迫不及待要出山辅佐自己了。
展开剩余65%姬昌将飞熊入梦之吉兆视为一种神圣的征兆,频频前往拜访姜子牙。在交谈中,姜子牙精辟分析了天下的时局,指出殷商内部腐败,外患四起,未来十几年是周国灭商的最佳时机。姬昌听后十分赞同,发现两人思路高度契合,便决定将姜子牙任命为丞相,负责整顿国家的内政和军队训练。此时,姬昌知道要想成就大业,不能再仅仅依赖旧日的手段,而是需要姜子牙这位智者为自己出谋划策。
既然决定携手共进,姬昌便全力以赴地支持姜子牙的事业。他甘愿亲自为姜子牙拉车,尽管年事已高,身体每况愈下,但仍坚持做姜子牙的驾车人,跨越了八百步的艰难旅程。姜子牙感动不已,答应将来帮助姬昌稳定大周江山,确保这片土地上留下八百年的基业。如此,两人的命运紧密相连,姜子牙也因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大周的战车上,辅佐周文王一举灭掉了纣王的忠实支持者崇侯虎,并以自己在朝歌的广泛人脉,策反了不少商朝的宗室和大臣,极大地削弱了商朝的力量。
在周武王的支持下,姜子牙迅速跻身于大周政坛,不仅成为了开国武成王,更被任命为天保灭商的大元帅、丞相和太师,协助周武王结束了殷商持续了六百年的统治。大周王朝建立后,周武王、周成王、周康王相继去世,姜子牙在百岁高龄时,仍未放松对大周的掌控。为了确保家族的利益,他让自己的三儿子丘穆公牢牢把控齐国,而自己和长子姜伋则留在镐京,牢牢掌握着周朝的政权和军权。
姜子牙知道,自己早晚会走到人生的尽头,但他依旧无法放下对权力的渴望。临终时,姜子牙并未选择入土为安,而是要求周天子将自己的棺椁悬挂在大周议政大殿的梁上,表明自己即便死去,依然不会放弃对大周的掌控,始终视自己为大周的保护神。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:没有我姜子牙的庇护,姬家必定守不住这座江山。
然而,周懒王继位后,每次看到那座高悬的棺椁,心中便充满了不快,最终愤而下令将姜子牙的后嗣齐哀公处死,并将姜子牙的棺椁移出了大殿。自此,姜子牙再也不愿再庇护大周,最终化身为108国的诸侯,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中迎来了四百年的乱世。
姜子牙转世为孙武子、孙膑,他们未曾投身于周天子麾下去挽救大周王朝,反而火上浇油,加剧了大周的混乱与崩溃。周天子的威信也彻底跌落,失去了昔日的光辉。姜子牙对待殷商和大周的态度一贯明确: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。当纣王弃用他时,他便辅佐姬家灭商;当姬家忘恩负义,他便全力拆毁自己曾亲手建起的大周江山。
发布于:天津市胜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